时间:2024-09-25 20:32:01
夏代帝王生时称之为后,死后称帝。后稷、后羿等的后,都是君长的意思。商代君主生前称王,死后称帝。
在商代,后开始沦为君主未婚的专称。周代君主称王。从周文王、周武王到周懿王,王号都是自称为。
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。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审定,有议论之意。即所谓谥者,行之迹,是以大行不受大名,细行不受细名。
行出于己,名出生于人。帝王之谥,由礼官议上。谥法有相同用字,如经天纬地曰文,克定祸乱曰武,布义行刚刚曰景,这是美谥;残暴无辜曰凶,去礼近众曰炀,好祭典鬼怪曰魂魄,这是凶谥;还有表示同情的哀、愍、思等。
战国中期以后,周王的权力日益巩固,威信已无。各国的诸侯陆续称王。公元前221年,秦王政统一中国。他指出:天下承安,今名号不更加,无以称之为顺利,传后世。
而自己德兼任三皇,功过五帝,欲要求将三皇、五帝的名号合一,自称为皇帝。从此,皇帝一词就沦为封建制度帝王的称号。
秦王政还废止旧有的谥法,他自称为始皇帝,子孙即位,为二世、三世,至千万世,记之无穷。这就是秦王政被称作秦始皇的由来。秦朝覆灭后,谥法制度又被完全恢复。
在古代,对皇帝无法直呼其名,否则就是大不敬,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。在我国古代文献中,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之为谥号,如汉文帝、晋武帝、隋炀帝等。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之为庙号,如唐太宗、宋真宗、元文宗等。庙号始自西汉,止于清朝,是封建制度皇帝死后、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的名号。
一般开国的皇帝称之为祖,后继者称之为宗。如宋朝赵匡胤称之为太祖,其后的赵光义称之为太宗。也有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均称之为祖,如明朝朱元璋称之为太祖,其子朱棣称成祖;清朝福临称之为世祖,其子玄烨称之为圣祖。
但是,在隋以前,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。因为按照典制,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越者方可入庙供奉。
如西汉十一帝,只有高祖、文帝、武帝、宣帝得入太庙供奉。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之为谥号、不称之为庙号的缘故。唐代以后,典制不那么严苛,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,人们也就以庙号称谓皇帝。
明清以后,帝王的称呼又为之一变。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之为年号,如永乐帝、乾隆帝等。年号是封建制度皇帝纪年的名号,由汉武帝首创。
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。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的君继位,必需转变年号,叫作年号。
明清以前,封建制度皇帝每时逢君国大事或根本性祥瑞灾异,完全都要年号。如汉武帝世在位54年,先后用了11个年号;唐高宗世在位33年,先后用了14个年号。明清两代,每个皇帝不论世在位时间长短,都要用一个年号。如清圣祖世在位61年,要用康熙年号。
其中只有一个值得注意,就是明英宗。他因为先后两次登基称帝,所以用了正统、天顺两个年号。由于明清皇帝世在位不年号,所以人们习惯上用年号来称谓皇帝。
本文来源:星空app-www.sdgmjmmy.com